2026
八月
07
【主日福音分享】|常年期第十九主日(甲年)
主日福音分享
常年期第十九主日(甲年)
主日讲道:信德,在风浪中紧握基督之手
圣玛窦福音 14:22–33
一、导言:生活如海,信德如舟
亲爱的弟兄姊妹们,今天我们听到的福音是一段十分震撼人心的经历:耶稣在海面上行走,伯多禄也踏浪而行,但因恐惧而下沉,被耶稣所救。
这不仅是一段神迹,更是一幅信仰旅程的象征图画。在这图画中,我们看到:
风浪 = 生活的试炼、恐惧、不安;
船 = 教会与我们的信仰生活;
耶稣在水面行走 = 主在我们困境中从未远离;
伯多禄下沉 = 人性软弱的真实写照;
主拉住伯多禄的手 = 救恩的恩宠与主的怜悯。
二、祈祷与孤独:主的内在力量源自祈祷
福音一开始,耶稣遣散群众之后,“独自上山祈祷去了”。我们看到,耶稣行神迹、讲道、牧养群众之后,选择退隐,进入与父的亲密对话中。
《天主教教理》第2602条:
“耶稣的祈祷根植于人的心灵,也根植于天主子与圣父之间的奥秘关系。”
圣奥斯定说:
“若连基督也需要祈祷,你我岂可少祈祷?”
亲爱的教友们,今天我们活在纷乱、焦虑的时代,若我们没有与天主的亲密联系,就容易像风浪中的船一样被吹打。
三、风浪与恐惧:信德在考验中被炼净
当天快亮时,门徒被风浪困住,耶稣在海上向他们走来,他们却惊恐大叫:“是妖怪!”——这是人类面对未知时的第一反应:恐惧与怀疑。
圣大额我略教宗解释道:
“他们在夜中惊恐,是因为还没有完全认出耶稣;只有在天快亮,光照临,他们才逐渐明白那是主。”
这是灵修生活的写照:在灵性的黑夜中,风浪会让我们看不清主的临在,但祂一直在走近我们。
耶稣说:“放心吧!是我。不必害怕!”这句话,在希腊原文中更接近:“我是那自有者(Ego eimi)。”这是一句与梅瑟在荆棘中听见天主自称“我是自有者”类似的表达(出3:14),暗示耶稣具有天主的身份。
四、伯多禄的信德与软弱:你愿意走向主吗?
伯多禄说:“主啊,如果是你,就让我走向你。”他敢迈出这一步,说明他愿意信赖主。但当他“看见风势强大,就害怕,下沉”。
这句话太真实了,不是吗?
我们在病痛、经济困难、家庭冲突、社会动荡中常常像伯多禄一样,一开始有信心,但风一大,就开始动摇。
圣若望·金口说:
“只要你眼目注视主耶稣,就能踏浪前行;一旦你看向风浪,就会下沉。”
《希伯来书》12:2:
“我们该目不转睛地注视耶稣——信德的创始者与完成者。”
五、主的手永远伸出:救恩不是因我们的完美,而是因祂的慈爱
伯多禄下沉时大叫:“主啊,救我!”这是最短的祈祷,却最有力。
耶稣没有责备他先,而是“立刻伸手拉住他”。这是福音中最动人的一句话之一。
圣依肋内说:
“天主不因人跌倒而远离,而是因跌倒而更靠近。”
主不会因为我们疑惑、害怕就放弃我们,只要我们呼求祂,祂就立刻伸手救我们。
六、大自然的比喻:海中的信德与风浪
我们看看自然界:燕子迁徙时,常要横渡大海。它们飞行数百公里,不因风浪退缩。
研究发现,燕子常凭借风向和天空的星辰来定位,即使遇风雨也会坚持目标。
我们是否也能在风浪中,仰望“正义的太阳”(玛3:20)——基督,不失方向?
七、圣人故事:圣方济·沙勿略在风暴中信靠主
十六世纪,圣方济·沙勿略搭船从印度前往日本传教时,遭遇海难,船上人心惶惶,他却镇定祈祷,最终风浪止息。
他在日记中写道:
“在海浪中,我感到基督就在我舱中,祂的手就在我的肩上。”
圣人之所以伟大,不是他们不会遇到风浪,而是他们知道——主在风浪中同行。
八、我们与教会的船:共度风浪的团体
福音中“船”是教会的象征。
圣大格列高里教宗说:
“教会就是那只在世界海上前行的船,主虽不在肉身上与我们同在,却在神能上与我们同行。”
所以,我们在信仰中不要孤单作战,要依靠教会的圣事、团体、牧者——正如在风中,门徒们一起等待主来。
九、行动反思:风浪中,我能做些什么?
实际生活建议:
养成每日短祷习惯:“主啊,救我!”或“耶稣,我信赖你。”
每周参与感恩祭,尤其在生活风浪中,更要亲近圣体。
风浪中坚持善工:不要因困难而停止祈祷、服务或行善。
属灵笔记:记录你人生中的“风浪与主的手”,增强信德回忆。
团体同行:参加堂区小组、分享团体,在“教会之船”中彼此扶持。
十、结语:风浪终会平静,主永远在你身边
当耶稣和伯多禄上了船,风就停了。门徒们跪下朝拜说:“你真是天主子。”
亲爱的教友们,愿我们在人生的风浪中,也能以这样的信德呼唤主、倚靠主,并最终在平静中认出祂的真实身份。
愿我们在弥撒中常常遇见祂,在圣体中获得力量,在生活中不断回应祂那永远伸出的手。
结尾祈祷:
主耶稣,
你不惧风浪,不离弃我们;
你在黑夜中行走,来到我们跟前;
你在我们下沉时伸出手拯救;
求你加深我们的信德,
使我们即使在风浪中也信赖你,
在生活的逆境中坚定不移地走向你。
阿们。
——小天使神父
